“五一”期间,华南植物园选取了十种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让游客们聆听它们的故事,体会中华文明对自然的谦逊,对生命的敬畏,对世界的贡献。因为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中国成为植物的天堂。在中国,已知的植物有三万五千多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这些植物用无言的生命,见证了地质和环境的变迁,更书写着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五一”花展期间(4月29日至5月3日),华南植物园精心为游客准备了丰富的科普及文化大餐,包括“本草纲目”小药童系列课程、“活色生香 自然美好”一日营课程、“琪林科学讲坛”:逆境中的茶香、“专家带你赏名园”自然导赏活动,以及打卡“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等多项互动体验,游客可在赏花观展过程中听讲解、学知识、玩游戏、赢奖品。
水杉:“20世纪植物学上的重大发现”
水杉是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古代遗留下来的珍贵、稀有的“孑”遗植物树种之一,被称为“活恐龙”。20世纪40年代,植物学工作者发现并证实了水杉的生存,推翻了“水杉早已灭绝”的定论。水杉的重现成为“20世纪植物学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植物分类学中就单独增添了一个水杉科、水杉属。中国水杉一鸣惊人,作为“友谊使者”被带到世界多个和地区。迄今为止,水杉已在近80个和地区种植。
(打卡点:孑遗植物区)
水杉(唐玖摄)
桫椤:与恐龙化石并存的“活化石”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它出现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一亿五千万年,所以它又有“活化石”之称。由于它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打卡点:蕨园)
桫椤(卢琼妹摄)
茶:犹如黄金般“改变了一切”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至少有4700多年。大约在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中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10世纪时,蒙古商队来华从事贸易,中国砖茶经西伯利亚带至中亚。17世纪茶由荷兰人带到欧洲,英国人又把喝茶的时尚带到美洲、澳洲,传播到全世界。现在有50多个种植茶,有120多个的20亿人有饮茶习惯。英国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将中国的茶叶比作黄金,并说“茶叶改变了一切”。
(打卡点:山茶园)
茶(朱鑫鑫摄)
蜀葵:一带一路的见证者
蜀葵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在中国有至少2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众多的中国花卉中,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本土植物之一。蜀葵被誉为“丝路之花”,是一带一路的见证者。自8世纪起,其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老丝路,通过北方、南方和海上三条丝绸之路,被引种到日本、中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北美。15世纪以来备受西方画家青睐,深受当代世界各地园艺爱好者喜爱,堪称最具世界知名度的蜀地之花。
(打卡点:温室群景区入口广场)
蜀葵(邹丽娟摄)
水稻: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中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600年前,河姆渡人驯化水稻,在植物与土地的单纯关系中加入人类的因素。2000年前,水稻东传日本,不仅推动日本饮食文化的发展,还让日本形成独特的稻作农耕文化。后来,水稻向西传入伊朗、希腊、非洲,然后进入西班牙,再传到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新大陆被发现后,水稻又进入美洲。如今中国的杂交水稻遍及世界,为解决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卡点:温室群景区-热带雨林室)
水稻(左:邹丽娟摄)
望天树: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植物
青藏高原的隆起,也影响着其他的植物王国。在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北边有高原做屏障,挡住了寒流,南边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一片原始的热带雨林。这里是植物自然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有约六分之一的中国植物栖息于此。望天树是中国最高的树,同时也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植物,它证明着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
(打卡点:温室群景区-热带雨林室)
望天树(邹丽娟摄)
银杏:“植物界的大熊猫”
银杏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因此被看作“世界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200多万年前,第四纪冰川运动后,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在世界其他地区绝种,只在中国的生存下来。所以,现如今世界各地的其他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入的。银杏不仅被引种到邻近的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漂洋过海在欧洲美洲安家。
(打卡点:温室群景区-高山植物室)
银杏(左:邹丽娟摄)
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
植物与山、水共同构建起了人类的第二自然——园林。兰花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符号,与文人群体息息相关。中国园林中的兰花叶片纤长,花朵纤小素淡,显得极为内敛,充满了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它的特性引起了文人们的共情,称之为“花中君子”。南宋赵时庚所著的《金漳兰谱》,是世界上部兰花专著。
(打卡点:兰园入口)
左:墨兰/右:象牙虎头兰(张玲玲摄)
竹子:风靡建筑界的“天赐之物”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近百年来,欧美从中国等产竹引种大量的竹种。竹材、竹笋等主要竹产品的出产为中国、印尼等。竹子的用途遍及衣食住行,十分广泛,如今全球有10亿人以竹为居。全世界竹藤产业人口数千万,仅中国竹业从业人员就超过800万人。
(打卡点:中心大草坪竹径)
毛竹
桑:“丝绸之路”的起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植桑养蚕的。传说中,自黄帝妻子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起,中华人文初启。据考究,华夏先民在6000年前就创造了早期的丝绸文明,孕育了丰富的丝绸文化。秦汉时起,绚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播到亚欧非各地。在“丝绸之路”上,桑树是起点,中国是起点。桑、养蚕、缫丝、织绸,最后的丝绸是终点。它以宝石般的光泽和亲柔丝滑的触感,赢得世界人民的喜爱。
(打卡点:药园)
桑(左:邹丽娟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李碧秋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李碧秋(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