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离婚率高达43.53%,80后成主力军:婚姻为什么变了味(中国离婚率90后)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婚姻一直在我们的人生发展旅途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不少人都觉得只有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成家立业,自己的人生才算是顺利完成了任务。

可到了现代社会,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传统似乎正在被打破,有越来越多的已婚夫妻选择重新回到单身生活。

逐渐增长的离婚率

在几十年前,婚姻似乎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很少有人抗拒结婚这种生活状态。

即便是那些对现有婚姻感到不满的人,也不过是在内心抱怨结婚对象不够优秀,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结婚这件事情。

可从二零一六年开始,人们对婚姻的感情就没有之前那么深厚了。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坚守单身生活,已经结婚的夫妻中也有不少走向了离婚这一步。

毕竟结婚这件事情已经从当初的父母之命转变为了自由选择,与不适合自己的人告别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我国的离婚率近几年正在逐步升高,尤其是结婚没多久的80后夫妻,早已经成为了离婚队伍的主力军。

二零一七年我国全年只有1063万对情侣选择结婚,发展到两年后的二零一九年,愿意结婚的年轻人甚至不足1000万对。

从二零一八年得到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平均每天都有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单亲家长带孩子的故事似乎也在社会上逐渐增多。

显然较高的离婚率已经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显著趋势,这也让不少即将走进婚姻殿堂或是尚未年轻的新一代们开始思考婚姻的意义与本质。

变了味的婚姻

从成长环境来看,80后的生活并没有他们的父辈或祖辈那么恶劣,对婚姻的排斥情绪也没有90后和00后那么强。

他们成为离婚队伍的主力军,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年龄恰好处于婚育的标准线,有不少人都曾在家庭的压力下选择结婚。

但他们并不像上一代人那样忍辱负重,愿意为了所谓的家庭和谐改变自己。

婚后日渐增多的琐事与争吵成为了阻碍中青年人婚姻和谐的导火索,没有太多感情基础的夫妻,很容易因为物质因素或其他原因走向分离。

与生活在战火年代的人相比,这一代人对婚姻的责任感并没有那么强烈。

通过二零一六年与二零一七年的离婚数据可以看出,当年选择离婚的夫妻中,有7种左右都是妻子对这段婚姻感到不满,并主动要求分离的。

并且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离婚案件中有9成都显得“不明不白”的。

其中一方已经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另一方却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甚至对这段婚姻都没有太过感情。这也难怪有人会感慨说,世界上并不存在爱情。

探究婚姻的本质

婚姻通常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的,两个适龄的年轻人在一起相遇,很容易因为某些外界因素产生令人愉悦的物质。

在这种快乐情绪的引导下,他们能够得到许多来自精神层面的满足,以至于忽视对方身上所存在的一些缺点,或是现实生活中的不足。

可惜这种激素的分泌只能维持半年左右,超过了这段时间,人们与另一半相处时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

此时那些仍然愿意在一起生活,并且能够像之前那样真诚对待自己另一半的情侣,才能说得上是拥有了真正的爱情。

婚姻的出现更像是在维护这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感情,促使人们在内心想法转变之前主动做出约束,尽可能延长这段关系维持的时间。

当两个人结婚后遇到的矛盾与争吵越来越多时,他们内心的责任感将会渐渐消退,萌生出想要离婚重新开始的想法。

从这个角度来看,真正转变的未必是婚姻,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现代人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对婚姻充满包容了,每个人都试着将自己放在首位,珍惜当下宝贵的生活,并尝试尽可能为自己而活。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做法是相对自私的。可对于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来说,我们本就没有必要为了他人不断牺牲自我。倘若这段婚姻无法带给双方想要的温暖与幸福,及时止损才是一个聪明人做出的选择。

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氛围中,女人总是在婚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一面,却要为此付出更多。

那些心甘情愿维持家庭和谐的女人,这一生都过得委屈辛苦,不得不成为家中的免费保姆。她们看似换来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却丢掉了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这些主动提出离婚的女人,其实是在一种更加清醒的方式去思考人生。当然,篇幅有限,如果你有相关的困扰,苦于没有头绪,可以到后台找老师聊聊,我们有着专业的团队与丰富经验,你可以试试我看能不能帮到你。

在婚姻中过得不快乐的女人敢于主动离开,反倒是女人社会地位提升的表现,证明她们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不得不依靠男人或家庭生活。

同时我们也愿意相信,在新的时候趋势的影响下,婚姻模式也会不断进行优化,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自主、自愿地走进婚姻的殿堂。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生煎包

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众号:心理

(0)
上一篇 2023年04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04月16日

相关推荐